首页 访谈 戏子误国出自什么时候?

戏子误国出自什么时候?

“戏子”这一说法最初是出现在晋。

而后面衍生出来的“误国”“祸国”“乱国”“殃国”则是出自于不同的历史事件。

我觉得古代的“戏子误国”,类似于“红颜祸水”,毕竟当政者一般拉不下脸面承认自己的过错,总得找个理由开脱。

正好戏子低微卑贱,下九流之人,能背锅。所以出现了“戏子误国”的说法。

其中最著名的“戏子误国”事件,莫过于后唐皇帝李存勖(音续),记得还上了高中语文课本。

李存勖他爹去世前,给他留下三支箭,让他不要忘记仇恨,记得报仇。

李存勖痛哭流涕地接下了三支箭,并把它们供奉在庙堂中。

他始终记得父亲遗愿,用了十五年,终于报了父亲的仇,这下父亲的在天之灵可以得到慰藉。

大仇得报之后怎样呢?

如果他继续发奋图强,估计也成不了反面教材。

报仇之后,他像是失去了人生目标,沉浸在唱戏中,并且对伶人大为宠幸。

就比如,伶人周匝在胡柳陂之战中被梁军俘虏,因为伶人陈俊、储德源的保护而幸免。后唐灭梁后,李存勖竟然要授陈俊储德源二人为刺史,来报答二人对周匝的救命之恩。

再比如,伶人们能随意出入宫禁,欺凌大臣,群臣皆敢怒而不敢言。有的大臣反过来巴结伶人,以保求富贵,甚至藩镇节度使也争相重金行贿。

又比如,李存勖让景进当耳目,去刺探群臣的言行。他想知道宫外之事都要屏退左右,单独询问景进。景进由此大进谗言,干预朝政。文武百官对景进都忌惮不已。

一个国家被戏子们掌控,这个国家想不乱,恐怕有点儿难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藩镇怨愤、士卒离心,伶官们发动了兴教门之变。

李存勖无人可用,只能东躲西藏,还没见到敌人,官兵们就离散了。他和大臣们面面相觑,不知道去哪里,也不知道怎么办。

就这样,李存勖死在了宠信的伶官手里,或者说是死在了自己手里。

每个朝代都有兴有衰,有起有落,我觉得戏子远远影响不到改朝换代,一个朝代要垮,代表它已经腐败到不能挽救自己,而身处高位的统治者总是不愿意承认是自己弄垮了国家,总是要找背黑锅的,所以美人、戏子总是会被提出来挡枪。

到了现在,还是有人提起“戏子误国”,不过我认为,现在的“戏子”确实有一些负面影响,但是它的负面影响远远到达不了毁掉国家的地步。

我们的国家是不断向前发展的,在不断变强,而且大多数人的三观正确,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不会轻易被“戏子”影响。

说是“戏子误国”,其实不少人是在宣泄不满——许多人过多关注明星,而忽视真正做贡献的人。

我觉得有人能表达这种不满,是一种好现象,恰恰证明了我们还是有清醒之人,不会被“误”。

虽然说“戏子误国”的历史悲剧不会重演,可是娱乐圈不良现状还是给予我们强烈的冲击,希望国家能够大力整顿娱乐圈,整顿得越狠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