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红色游 潮州红色故事?

潮州红色故事?

      位于广东潮州西湖湖畔的涵碧楼,是广大党员群众重温红色历史、缅怀革命先烈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。大革命时期的涵碧楼,是1925年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和1927年南昌起义军到达潮州的司令部所在地,也是周恩来同志三次在潮州指挥革命的重要场所。

      1927年9月23日,起义军进入潮州城,建立了历时七天的红色政权,史称“潮州七日红”,在党史军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。涵碧楼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,承载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。          一、涵碧楼与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          1922年6月,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公开叛变孙中山,阴谋推翻广东革命政府。为了巩固革命政权,广东革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,于1925年组织联军进行两次东征,讨伐陈炯明。东征军南路军以黄埔学生军为主,一路斩关夺隘,所向披靡,3月份驻扎潮州后,周恩来将黄埔军校学生军办事处设在涵碧楼。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在潮州停留14天,周恩来在涵碧楼开展工作。同年11月,第二次东征的国民革命军再克潮州,涵碧楼仍是东征军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场所。          二、南昌起义与“潮州七日红”          1927年,蒋介石与汪精卫相继发动“四一二”和“七一五”反革命政变,在中国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,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,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,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新时期的开始。

      9月23日,起义军占领了潮州城,周恩来、贺龙、叶挺、彭湃、刘伯承、郭沫若等起义军领导同时到达。在潮安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、工人、学生、妇女骨干以及商会代表,在西湖广场列队隆重欢迎起义军入城。一时间潮州城沸腾起来,全城大街小巷都张贴有“欢迎起义军到来”“打倒国民党反动派”等标语。入城后,起义军前委成立了潮安县红色政权,即潮安县革命委员会。          起义军进入潮州,上万人马的吃、住等问题相当突出。于是,贺部第三师师长、共产党员周逸群和中共潮安县委与新成立的县革命委员会组织工、农、商、妇、学等协会,广泛发动群众支持起义军。不少人主动前往物资募集点捐献大米、衣物或银元。在捐献活动中,潮安商会可谓是走在捐献大军的最前头,挑起了捐献主力军的重任,共捐出军饷10万大洋。潮安商会用这么短时间,而且还是在古城面临着沦陷、新政权即将撤离的情况下捐出的巨款,是起义军转战赣闽粤三省的最大捐款,体现出潮州各界对南昌起义军的强烈认同与巨大支持。          9月30日,国民党的反动军队开始进攻潮州。战斗打响后,城内的工农武装,纷纷配合起义军投入到守卫潮州城的战斗中。

      县总工会发动城里的工人挑水送饭给坚守阵地的起义军,有的工人在枪林弹雨中毅然加入起义军队伍,投入战斗行列。潮州金山中学等学校学生积极支援前线,送水、送饭、帮部队搬运弹药。

      妇女们则煮饭、烧水和运送伤员到各医院。起义军将士们守卫在各自的阵地上,英勇阻击数倍的敌军,拼死抵抗。敌军一再组织敢死队,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,整队整队地向竹竿山阵地发起冲锋,起义军的阵地多次被突破和分割,工事被重炮轰垮了,战士们便躲在山石后面继续抵抗,轻伤的包扎一下再打,没有子弹了,便从烈士的身上翻拣子弹,有的则用石头与敌人搏斗,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和顽强。

      竹竿山阵地上留下的是一幅幅壮士视死如归、英勇搏斗、催人泪下的景象,起义军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诗篇,他们的英雄壮举令韩江悲歌,青山垂泪。